长安九日
唐宋诗
强至
雁落霜清对此辰,螘浮酒浊唤何人。 二年不见江南弟,九日空怜渭北身。 白发转多羞插帽,黄花漫好拟沾巾。 功名又逐秋风晚,惟有登高诗句新。
### 简要说明 此诗围绕长安九日这一特定节日展开,抒发了诗人在重阳节的孤独寂寞之情,表达了对江南弟弟的思念,感慨自己白发渐多、功名未就,最后以期望凭借登高写出新奇诗句来稍作慰藉。 ### 逐句注释 - “雁落霜清对此辰,螘浮酒浊唤何人”: - **字词**:“雁落霜清”描绘大雁南飞、霜华清冷的景象;“螘浮”,指酒面上的浮沫,代指酒;“此辰”,指长安九日这个时刻。 - **句意**:在大雁南飞、霜华清冷的这个重阳节,对着混浊的酒泛起浮沫,却不知该唤谁一同饮酒。 - “二年不见江南弟,九日空怜渭北身”: - **字词**:“江南弟”,指诗人在江南的弟弟;“渭北”,指渭水以北,诗人当时所在之地。 - **句意**:已经两年没有见到在江南的弟弟了,在重阳节这天只能徒然怜惜自己身在渭北的孤独身影。 - “白发转多羞插帽,黄花漫好拟沾巾”: - **字词**:“羞插帽”,古人重阳节有插茱萸于帽的习俗,此处诗人因白发增多而羞于插帽;“黄花”,指菊花;“拟沾巾”,打算让泪水沾湿巾帕。 - **句意**:白发越来越多,羞于在重阳节插帽;菊花虽然美好,却只能让我想起伤心事而打算落泪。 - “功名又逐秋风晚,惟有登高诗句新”: - **字词**:“功名”,指功绩和名声;“秋风晚”,象征时光流逝、机会渐少。 - **句意**:功名又随着秋风渐渐远去,只剩下登高时还能写出新奇的诗句聊以自慰。 ### 现代译文 大雁南飞,霜华清冷,面对这重阳节的时刻, 酒面浮沫泛起,混浊的酒啊,却不知唤谁共饮。 已经两年没见到江南的弟弟了, 在这重阳节,只能徒然怜惜自己身在渭北的孤单。 白发日益增多,羞于在这节日插帽装扮, 菊花虽美,却只能让我伤感落泪。 功名又随着秋风渐渐远去, 唯有登高时还能写出新奇的诗句来慰藉自己。 ### 创作背景 强至生活在北宋时期,仕途上可能并不顺遂。这首诗创作于长安的重阳节,从“二年不见江南弟”可以推测,诗人与弟弟分离已有两年之久,在这个传统的团圆节日里,身处异乡的他触景生情,借诗抒发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功名未就的感慨。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开篇“雁落霜清”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诗人借这一景象抒发了自己在重阳节的孤独寂寞之情。 - **对比衬托**:以“黄花漫好”的美好景象与诗人“拟沾巾”的悲伤情绪形成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功名又逐秋风晚”与“惟有登高诗句新”对比,体现出诗人在功名无成时,只能从写诗中寻找一丝慰藉。 - **语言特色**:语言直白质朴,如“二年不见江南弟,九日空怜渭北身”,直接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怜惜,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意境营造**: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意境。大雁南飞、霜华清冷的秋景,诗人孤独饮酒、白发渐多的形象,以及对功名的无奈感慨,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的画面,使读者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在重阳节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