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阳陶觱篥歌
御定全唐詩
罗隐
平泉上相东征日,曾为阳陶歌觱篥。乌江太守会稽侯,
龙楼冷落夏口寒,从此风流为废物。人间至艺难得主,
西风九月草树秋,万喧沈寂登高楼。左篁揭指征羽吼,
穿空激远不可遏,仿佛似向伊水头。伊水林泉今已矣,
扫除桀黠似提帚,制压群豪若穿鼻。九鼎调和各有门,
勿惜喑呜更一吹,与君共下难逢泪。
### 简要说明
这首诗围绕薛阳陶吹奏觱篥展开。诗中先提及平泉上相曾为薛阳陶的觱篥演奏而歌,后描述其技艺高超,吹奏声穿空激远,还联想到伊水林泉等。同时感慨人间至艺难遇明主,最后表达与薛阳陶一同为这份难得的技艺而落泪的情感,既赞美了薛阳陶的技艺,又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感慨。
### 逐句注释
- “平泉上相东征日,曾为阳陶歌觱篥”:
- **字词**:“平泉上相”,可能指李德裕,平泉是他别墅所在地;“觱篥”,古代管乐器。
- **句意**:平泉上相东征的时候,曾经为薛阳陶吹奏觱篥而作歌。
- “乌江太守会稽侯”:此句具体所指暂不明确,可能是与事件相关的人物。
- **字词**:“乌江太守”“会稽侯”,均为古代官职或爵位称呼。
- “龙楼冷落夏口寒,从此风流为废物”:
- **字词**:“龙楼”,可能代指宫廷;“夏口”,地名。
- **句意**:宫廷冷落,夏口一片寒意,从此薛阳陶的技艺无人欣赏,风流之事也成了无用之物。
- “人间至艺难得主,西风九月草树秋,万喧沈寂登高楼”:
- **字词**:“至艺”,极高超的技艺;“万喧沈寂”,各种喧闹声都沉寂下来。
- **句意**:人间高超的技艺难以遇到赏识的主人,九月西风起,草树呈现秋意,各种喧闹都安静下来,我登上高楼。
- “左篁揭指征羽吼,穿空激远不可遏,仿佛似向伊水头”:
- **字词**:“左篁”,可能指用左手按觱篥的孔;“征羽”,古代五音中的两个音,这里代指音乐;“伊水头”,伊水岸边。
- **句意**:左手按孔吹奏,征羽之音高亢怒吼,声音穿破长空,激越悠远不可遏制,仿佛吹奏者到了伊水岸边。
- “伊水林泉今已矣”:
- **字词**:“林泉”,山林泉石,这里指美好的自然环境。
- **句意**:伊水的山林泉石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 “扫除桀黠似提帚,制压群豪若穿鼻”:
- **字词**:“桀黠”,凶悍狡黠的人;“穿鼻”,比喻控制、驾驭。
- **句意**:这觱篥之声如同用扫帚扫除凶悍狡黠之人,又像控制群豪一样有力。
- “九鼎调和各有门,勿惜喑呜更一吹,与君共下难逢泪”:
- **字词**:“九鼎调和”,可能指政治上的协调治理;“喑呜”,悲咽声。
- **句意**:政治协调治理各有门道,不要吝惜再悲咽吹奏一曲,我要和你一同落下这难得的眼泪。
### 现代译文
平泉上相东征的时候,
曾为薛阳陶吹奏觱篥而歌唱。
乌江太守、会稽侯这些人,
宫廷冷落,夏口一片寒意,
从此薛阳陶的风流技艺成了无用之物。
人间高超的技艺难以遇到赏识的主人,
九月西风起,草树呈现秋意,
各种喧闹都安静下来,我登上高楼。
左手按孔吹奏,征羽之音高亢怒吼,
声音穿破长空,激越悠远不可遏制,
仿佛吹奏者到了伊水岸边。
伊水的山林泉石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觱篥之声如同用扫帚扫除凶悍狡黠之人,
又像控制群豪一样有力。
政治协调治理各有门道,
不要吝惜再悲咽吹奏一曲,
我要和你一同落下这难得的眼泪。
###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这首诗创作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可能当时薛阳陶这样身怀高超技艺的人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重视。诗中提及平泉上相,可能与李德裕有关,李德裕曾有政治作为,或许当时薛阳陶曾受其欣赏,而后来随着局势变化,技艺无人问津,罗隐通过此诗表达对这种现象的感慨。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联想想象**:诗中从薛阳陶的觱篥吹奏声联想到伊水林泉,以及将其声音效果想象成扫除桀黠、制压群豪,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现出觱篥声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侧面烘托**:如“万喧沈寂登高楼”,通过周围环境的安静,从侧面烘托出薛阳陶吹奏时的专注和其技艺的吸引人。
- **语言特色**:语言较为生动形象,运用了一些比喻,如“扫除桀黠似提帚,制压群豪若穿鼻”,将觱篥声音的力量形象地表现出来,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其声音的气势。
- **意境营造**:诗中营造出一种萧瑟、感慨的意境。九月西风、草树秋意,再加上高超技艺无人赏识的遗憾,使整首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表达出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