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因甫
唐宋诗
刘敞
遥想登高处,姑苏秋草多。 那无万古恨,少作五噫歌。 野菊萧萧晚,江鸿叠叠过。 尺书不可托,送目奈愁何。
### 简要说明 这首诗是刘敞在九日(重阳节)寄给因甫之作。诗人遥想友人登高之处的姑苏秋景,抒发了万古之恨与思乡之情,借野菊、江鸿之景烘托愁绪,最后因无法托人捎信而更添无奈与哀愁。 ### 逐句注释 - “遙想登高處,姑蘇秋草多”: - **字词**:“遥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姑苏”,今江苏苏州。 - **句意**:我在远方想象着你登高的地方,苏州此时应该是秋草茂盛。 - “那無萬古恨,少作五噫歌”: - **字词**:“那无”,哪能没有;“万古恨”,长久的遗憾、怨恨;“五噫歌”,东汉梁鸿路过洛阳,见宫室侈丽,遂作《五噫歌》,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 **句意**:怎能没有那长久以来的遗憾呢,不妨像梁鸿那样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 “野菊蕭蕭晚,江鴻疊疊過”: - **字词**:“萧萧”,形容冷落、凄清的样子;“江鸿”,江边的大雁;“叠叠”,连续不断。 - **句意**:傍晚时分,野外的菊花在秋风中显得冷落凄清,江边的大雁成群结队地飞过。 - “尺書不可託,送目奈愁何”: - **字词**:“尺书”,书信;“送目”,远望。 - **句意**:想要寄一封信却找不到可以托付的人,只能远望,可这又怎能排解心中的哀愁呢。 ### 现代译文 我在远方想象你登高的地方, 苏州此刻秋草定然繁茂生长。 怎能没有那千古的遗憾悲伤, 何妨学学梁鸿把感慨吟唱。 傍晚野外菊花在风中凄凉, 江边大雁不断地飞过远方。 想寄书信却无人可以托往, 远望徒增愁绪又能怎么样。 ### 创作背景 刘敞生活在北宋时期,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从“九日”可知是重阳节。他可能与因甫分隔两地,在重阳节这个传统的登高、思乡节日里,诗人触景生情,遥想友人在姑苏登高的情景,借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与愁绪。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虚实结合**:首联“遥想登高处,姑苏秋草多”为虚写,是诗人想象友人在姑苏登高所见之景;颈联“野菊萧萧晚,江鸿叠叠过”为实写,描绘眼前之景,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 **用典**:“少作五噫歌”运用梁鸿作《五噫歌》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心中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语言特色**:语言质朴自然,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如“萧萧”“叠叠”等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画面感,生动地描绘出野菊的冷落和江鸿的连绵。 - **意境营造**:通过描绘姑苏秋草、野菊、江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落、凄清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以“送目奈愁何”收束全诗,将这种哀愁之情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