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参议达观斋
唐宋诗
楼钥
君不见大鹏与鸒鸠,自适俱是逍遥游。
又不见大椿视朝菌,一修一短终期尽。
况乎秋豪为大泰山小,莫寿殇子彭为夭。
漆园老子超众作,立论虽奇定非矫。
凫胫从短鹤胫长,蛮触亦能成战场。
誉尧非桀两置之,读书博簺俱亡羊。
世人颠倒名利途,跻攀分寸争锱铢。
河伯犹惊北海若,井蛙醯鸡何足诛。
试同万众走城市,跃马徒行分贱贵。
却登高处望尘中,但见纷纷如聚蚁。
暂高犹尔况真高,神游八表非矜豪。
宁能高举去人世,勿以役役随滔滔。
是知达人有大观,蝶梦为周聊自玩。
翛然无入不自得,处若终身仕成漫。
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相逢一笑成莫逆,似知我亦个中人。
### 简要说明
这首诗以道家思想为核心,通过引用诸多道家典故,阐述了世间万物在本质上的相对性,批判了世人追逐名利的行为,表达了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观。诗人赞扬了吴参议的达观态度,认为他能看透世事,做到心境平和,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与吴参议惺惺相惜的情感。
### 逐句注释
- “君不见大鹏与鸒鸠,自适俱是逍遥游”:
- **字词**:“大鹏”“鸒鸠”,出自《庄子·逍遥游》,大鹏能高飞万里,鸒鸠只能在树林间飞行;“自适”,自我满足;“逍遥游”,《庄子》中的篇名,指一种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 **句意**:你没看见大鹏和鸒鸠吗?它们各自满足于自身的状态,都能实现逍遥游。
- “又不见大椿视朝菌,一修一短终期尽”:
- **字词**:“大椿”“朝菌”,出自《庄子·逍遥游》,大椿寿命极长,朝菌寿命极短;“修”,同“修”,长;“期尽”,有终结的时候。
- **句意**:又没看见大椿看待朝菌吗?一长一短最终都有终结之时。
- “况乎秋豪为大泰山小,莫寿殇子彭为夭”:
- **字词**:“秋豪”,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比喻微小;“泰山”,五岳之首,比喻巨大;“殇子”,夭折的孩子;“彭”,彭祖,传说中长寿的人。
- **句意**:何况在道家看来,秋毫可以被视为大,泰山可以被视为小;夭折的孩子可以被认为长寿,彭祖可以被认为夭折。
- “漆园老子超众作,立论虽奇定非矫”:
- **字词**:“漆园老子”,指庄子,庄子曾为漆园吏;“超众作”,超越众人的作品;“矫”,虚假。
- **句意**:庄子的作品超越众人,他的立论虽然奇特,但绝非虚假做作。
- “凫胫从短鹤胫长,蛮触亦能成战场”:
- **字词**:“凫胫”,野鸭的小腿;“鹤胫”,仙鹤的小腿;“蛮触”,出自《庄子·则阳》,蜗牛两角上的两个国家,因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
- **句意**:野鸭的小腿本来就短,仙鹤的小腿本来就长;像蛮触这样微小的事物也能成为战场。
- “誉尧非桀两置之,读书博簺俱亡羊”:
- **字词**:“誉尧非桀”,赞扬尧、非议桀;“博簺”,赌博;“亡羊”,出自《庄子·骈拇》,比喻迷失本性。
- **句意**:赞扬尧、非议桀这两种行为都应置之不理,读书和赌博都会使人迷失本性。
- “世人颠倒名利途,跻攀分寸争锱铢”:
- **字词**:“颠倒”,迷失方向;“跻攀”,攀登;“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比喻微小的利益。
- **句意**:世人在名利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为了微小的利益而奋力攀登、相互争夺。
- “河伯犹惊北海若,井蛙醯鸡何足诛”:
- **字词**:“河伯”“北海若”,出自《庄子·秋水》,河伯起初自以为伟大,见到北海若后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井蛙”,井底之蛙;“醯鸡”,醋瓮里的蠛蠓,比喻见识短浅的人;“诛”,责备。
- **句意**:河伯见到北海若都会感到惊讶自己的渺小,像井底之蛙、醯鸡这样见识短浅的人就更不值得责备了。
- “试同万众走城市,跃马徒行分贱贵”:
- **字词**:“跃马”,骑马;“徒行”,步行。
- **句意**:试着和众人一起在城市中行走,骑马的人和步行的人就被区分出贵贱。
- “却登高处望尘中,但见纷纷如聚蚁”:
- **字词**:“尘中”,尘世中;“聚蚁”,聚集的蚂蚁,比喻忙碌、追逐的人群。
- **句意**:然而登上高处眺望尘世,只见人们纷纷扰扰如同聚集的蚂蚁。
- “暂高犹尔况真高,神游八表非矜豪”:
- **字词**:“暂高”,暂时处于高处;“真高”,真正的超脱境界;“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矜豪”,炫耀、自夸。
- **句意**:暂时处于高处就能有这样的感受,何况是真正达到超脱的境界呢?神游于八方之外并非是为了炫耀。
- “宁能高举去人世,勿以役役随滔滔”:
- **字词**:“高举”,高飞,指超脱尘世;“役役”,劳苦不息的样子;“滔滔”,指世俗的潮流。
- **句意**:宁可超脱尘世离开人间,也不要劳苦不息地随波逐流。
- “是知达人有大观,蝶梦为周聊自玩”:
- **字词**:“达人”,豁达超脱的人;“大观”,宏大的见解;“蝶梦为周”,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梦到自己变成蝴蝶,醒来后分不清是自己梦到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到变成自己;“自玩”,自我玩味。
- **句意**:由此可知豁达超脱的人有宏大的见解,像庄子梦蝶那样自我玩味。
- “翛然无入不自得,处若终身仕成漫”:
- **字词**:“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无入不自得”,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能自得其乐;“仕成漫”,做官或成就事业都看作是漫不经心的事。
- **句意**:自由自在,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能自得其乐,把做官或成就事业都看作是漫不经心的事。
- “吴侯晚到东海滨,饱谙世故无戚欣”:
- **字词**:“吴侯”,指吴参议;“谙”,熟悉;“戚欣”,忧愁和喜悦。
- **句意**:吴参议晚年来到东海之滨,饱经世故,没有了忧愁和喜悦。
- “相逢一笑成莫逆,似知我亦个中人”:
- **字词**:“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个中人”,指志同道合的人。
- **句意**:我们相逢一笑就成了莫逆之交,似乎他知道我也是志同道合的人。
### 现代译文
你没看见大鹏和鸒鸠吗?
它们各自满足,都能逍遥遨游。
又没看见大椿和朝菌吗?
一长一短最终都有终结的时候。
何况秋毫可视为大,泰山可视为小,
夭折的孩子可能长寿,彭祖可能夭折。
庄子的作品超越众人,
立论奇特却绝非虚假做作。
野鸭小腿本短,仙鹤小腿本长,
像蛮触微小之地也能成战场。
赞扬尧、非议桀都应不理,
读书和赌博都会使人迷失本性。
世人在名利路上迷失方向,
为微小利益奋力争夺不休。
河伯见北海若会惊讶渺小,
井蛙、醯鸡见识短浅不足责备。
和众人在城市行走,
骑马、步行分出贵贱。
登上高处眺望尘世,
人们如聚蚁般纷纷扰扰。
暂时登高都有此感,
何况真正超脱绝非炫耀。
宁可超脱尘世离开人间,
也不随波逐流劳苦不息。
由此可知豁达者见解宏大,
像庄子梦蝶自我玩味。
自由自在无论身处何境都快乐,
做官成就事业都可漫不经心。
吴参议晚年来到东海之滨,
饱经世故没了忧愁喜悦。
我们相逢一笑成为莫逆,
他似乎知道我也是同道中人。
### 创作背景
楼钥生活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政治局势复杂,文人雅士常以道家思想来寻求精神上的超脱。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是楼钥与吴参议相遇后所作。吴参议晚年来到东海之滨,经历了许多世事,有了达观的心境,楼钥与他相逢,感受到了他的这种态度,于是写下此诗来表达对他的赞赏以及自身的共鸣。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用典丰富**:诗中大量引用《庄子》中的典故,如大鹏与鸒鸠、大椿与朝菌、蛮触之战、河伯与北海若等,通过这些典故生动形象地阐述了道家的思想观念,使诗歌富有文化内涵和哲理深度。
- **对比鲜明**:将大鹏与鸒鸠、大椿与朝菌、河伯与北海若、跃马者与徒行者等进行对比,突出了世间事物的相对性和人们观念的局限性,从而批判了世人追逐名利的行为。
- **由实入虚**:先描写在城市中众人的行为以及登高眺望尘世的景象,这是实写;然后转入对超脱境界、达观态度的论述,由现实场景过渡到精神层面的思考,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
- **语言特色**:语言古朴典雅,运用了较多的文言词汇和句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诗句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 **意境营造**:通过对尘世中人们追逐名利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喧嚣、浮躁的氛围;而对达观境界的描述则营造出一种超脱、宁静的意境。两种意境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达观生活态度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