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高观国
踏莎行
水减堤痕,秋生屐齿。
瘦筇唤起登高意。
翠烟微冷梦凄凉,黄花香晚人憔悴。
怀古风流,悲秋情味。
紫萸劝入旗亭醉。
玉人相见说新愁,可怜又湿西风泪。
### 简要说明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秋日登高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古悲秋之情,同时还融入了与玉人相见倾诉新愁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凄凉、憔悴的心境。
### 逐句注释
- “水减堤痕,秋生屐齿”:
- **字词**:“堤痕”,堤岸上被水浸过留下的痕迹;“屐齿”,木屐底部的齿。
- **句意**:水位下降,堤岸上留下了水退的痕迹,秋天的气息从脚下的木屐齿间生发出来。
- “瘦筇唤起登高意”:
- **字词**:“瘦筇”,指细的竹杖;“登高意”,登高赏秋的兴致。
- **句意**:手中的细竹杖唤起了我登高的兴致。
- “翠烟微冷梦凄凉,黄花香晚人憔悴”:
- **字词**:“翠烟”,指山林间的雾气;“黄花香晚”,指菊花开放得晚。
- **句意**:山林间的雾气带着微微的寒意,让我的梦境都变得凄凉,晚开的菊花散发着香气,而人却显得憔悴。
- “怀古风流,悲秋情味”:
- **字词**:“怀古风流”,指追怀古人的潇洒风度;“悲秋情味”,悲叹秋天的情感滋味。
- **句意**:追怀古人的潇洒风度,品味着悲叹秋天的情感滋味。
- “紫萸劝入旗亭醉”:
- **字词**:“紫萸”,即茱萸,古代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旗亭”,指酒楼。
- **句意**:佩戴的茱萸仿佛在劝我进入酒楼一醉方休。
- “玉人相见说新愁,可怜又湿西风泪”:
- **字词**:“玉人”,指美人;“西风”,秋风。
- **句意**:与美人相见诉说新添的忧愁,可怜又在秋风中流下了泪水。
### 现代译文
水位下降,堤岸留下水退的痕迹,
秋天的凉意从脚下的木屐齿间升起。
手中的细竹杖唤起我登高的兴致。
山林间的雾气微冷,梦境也变得凄凉,
晚开的菊花散发着香气,人却显得憔悴。
追怀古人的潇洒风度,品味悲秋的滋味,
佩戴的茱萸劝我走进酒楼一醉。
与美人相见诉说新添的忧愁,
可怜又在秋风中泪水湿了脸庞。
### 创作背景
高观国是南宋词人,南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国土沦丧,文人多有家国之思与身世之感。这首词可能创作于秋日登高之时,词人或许是在重阳节前后出游,看到秋天的景象,引发了怀古之情和自身的悲秋之感,又结合与美人相见的情境,写下了这首饱含愁绪的词。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词开篇“水减堤痕,秋生屐齿”描绘了秋天水位下降、秋意渐浓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翠烟微冷梦凄凉,黄花香晚人憔悴”通过对山林雾气、晚开菊花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与憔悴。
- **情景交融**:“怀古风流,悲秋情味”将词人的怀古之情与悲秋之感交织在一起,使情感更加深沉。最后“玉人相见说新愁,可怜又湿西风泪”,把与美人相见诉说忧愁的情景和秋风中落泪的场景相结合,情景交融,将词人的愁绪推向高潮。
- **语言特色**:语言优美细腻,如“瘦筇”“翠烟”“黄花香晚”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和词人的心境。同时,用词精准,“秋生屐齿”的“生”字,将秋天的气息从脚下的木屐齿间生发出来的感觉形象地表现出来。
- **意境营造**:整首词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愁的意境。从秋日的景象到词人的心境,再到与美人相见的场景,都充满了一种悲秋怀古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