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唐宋诗
张谔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倂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 简要说明
这首诗围绕重阳节展开,描绘了秋日山林中红叶飞舞、黄花初绽的景色,记录了诗人重阳节出游登高的活动,展现出一种略带醉意、闲适又略带迷茫的游玩状态,同时引发了对时光流逝和茱萸岁岁更新的感慨。
### 逐句注释
- “秋來林下不知春,一種佳遊事也均”:
- **字词**:“不知春”,此处并非真不知春,而是强调沉浸在秋日林下,忘却季节更替;“均”,等同、一样。
- **句意**:秋天来到山林之下,仿佛忘却了其他季节,这样美好的游玩之事,与其他游玩之事并无差异。
- “絳葉從朝飛著夜,黃花開日未成旬”:
- **字词**:“絳葉”,红叶;“著”,到;“未成旬”,不到十天。
- **句意**:红色的树叶从早到晚纷纷飘落,黄色的菊花开放还不到十天。
- “將曛陌樹頻驚鳥,半醉歸途數問人”:
- **字词**:“將曛”,天色将晚;“陌樹”,路边的树;“數”,多次。
- **句意**:天色渐晚,路边的树常常惊起栖息的鸟儿,诗人半醉着在归途中多次向人问路。
- “城遠登高倂九日,茱萸凡作幾年新”:
- **字词**:“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倂”,同“并”,一起;“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 **句意**:离城较远,在重阳节这天登高游玩,茱萸每年都换新,不知已经经历了多少年。
### 现代译文
秋天来到山林间,仿佛忘记了四季更迭,
这样美妙的游玩,其实和其他游乐也没两样。
红色的叶子从早到晚纷纷飘零,
黄色的菊花开放还不足十天时光。
天色渐晚,路边的树常惊起栖息的鸟,
我半醉着在归途中多次把路人来问访。
离城遥远,在重阳这天登高远望,
茱萸岁岁换新,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光。
### 创作背景
张谔生活在唐朝,唐朝时重阳节已经成为重要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应是诗人在重阳节出游登高时所作。此时他或许是在远离城市的山林间游玩,被秋日景色和节日氛围所感染,从而写下此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视听结合**:“絳葉從朝飛著夜”是视觉描写,展现出红叶整日飞舞的景象;“將曛陌樹頻驚鳥”既有视觉上对暮色中陌树的描绘,又有听觉上鸟儿被惊起的声音,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秋日景色如红叶、黄花、惊鸟等的描写,又融入了诗人半醉问人、感慨茱萸更新等情感。如“半醉歸途數問人”表现出诗人游玩后的闲适与微醺中的迷茫;“茱萸凡作幾年新”借茱萸岁岁更新,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语言特色**:语言平实自然,通俗易懂,却生动地描绘出重阳节的场景和诗人的心境。如“從朝飛著夜”“未成旬”等表述,简洁地交代了时间和事物的状态。
- **意境营造**:通过对秋日山林景色和重阳节活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略带闲适又有淡淡感慨的意境。诗的前半部分着重写景,展现出秋日的自然之美;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自身状态和时光的思考,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沉,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节日中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