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 其七
唐宋诗
李琏
愁看幕府夕阳边,那更鸡笼在目前。 跋扈飞扬只如此,登高安得不酸然。
### 简要说明 这首诗以金陵幕府与鸡笼山的景象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对跋扈飞扬之人的批判,以及登高望远时内心的酸楚和哀愁。 ### 逐句注释 - “愁看幕府夕阳边”: - **字词**:“幕府”,指古代将军的府署,这里可能代指金陵的军事或政治机构;“夕阳”,傍晚的太阳。 - **句意**:忧愁地看着位于夕阳边上的幕府。 - “那更鸡笼在目前”: - **字词**:“那更”,更何况;“鸡笼”,鸡笼山,在金陵。 - **句意**:更何况鸡笼山就在眼前。 - “跋扈飞扬只如此”: - **字词**:“跋扈飞扬”,形容骄横放肆、意气张扬;“只如此”,不过如此。 - **句意**:那些骄横放肆、意气张扬的人也不过如此。 - “登高安得不酸然”: - **字词**:“登高”,登上高处,此处可能指登上幕府或鸡笼山;“安得不”,怎么能不;“酸然”,心酸、悲哀。 - **句意**:登上高处怎么能不感到心酸悲哀呢。 ### 现代译文 忧愁地望着夕阳下的幕府, 更何况鸡笼山就在眼前。 那些骄横放肆的人也不过如此, 登上高处怎能不感到心酸。 ### 创作背景 李琏是宋代诗人。当时宋朝面临着诸多的内忧外患,政治局势较为复杂。金陵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承载着许多的历史兴衰。诗人可能是在游览金陵的幕府和鸡笼山时,看到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跋扈飞扬却最终不过如此的人,再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幕府和鸡笼山在夕阳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忧愁、落寞的氛围,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 - **对比与感慨**:第三句“跋扈飞扬只如此”,将历史或现实中跋扈飞扬的人与眼前的景象进行对比,表达出对这类人的批判和不屑。最后一句则直抒胸臆,抒发了登高望远时内心的酸楚和悲哀。 - **语言特色**:语言直白,情感表达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深刻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愁看”“那更”“安得不”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度。 - **意境营造**:通过对幕府、夕阳、鸡笼山等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