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刘学录韵
唐宋诗
陈宓
八月川原旱欲然,季秋连雨顿澄鲜。 明朝领客成无暇,七日登高不厌前。 菡萏扫除如暑净,芙蓉绰约作春妍。 佳人得得同来看,萸菊年年却懒搴。
### 简要说明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川原干旱,季秋连雨后环境变得澄澈新鲜的景象。诗人本无暇领客,但仍期待七日登高。诗中还描写了菡萏残败、芙蓉娇美的景色,最后提到佳人同来赏景,自己却懒得采摘茱萸和菊花,表达了诗人在雨后美景中的闲适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 ### 逐句注释 - “八月川原旱欲然,季秋连雨顿澄鲜”: - **字词**:“然”,同“燃”;“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澄鲜”,清新、明净。 - **句意**:八月的时候,山川平原干旱得好像要燃烧起来,到了九月连续下雨,顿时环境变得清新明净。 - “明朝领客成无暇,七日登高不厌前”: - **字词**:“明朝”,明天;“领客”,带领客人;“七日登高”,可能指九月初七登高,“不厌前”,不满足于之前的经历。 - **句意**:明天要带领客人,变得没有闲暇时间了,但对于九月初七登高这件事,还是很期待,不觉得之前的登高经历厌烦。 - “菡萏扫除如暑净,芙蓉绰约作春妍”: - **字词**:“菡萏”,荷花;“绰约”,姿态柔美;“春妍”,春天般的艳丽。 - **句意**:荷花被雨水冲刷得如同暑气被扫除干净一样,芙蓉花姿态柔美,就像春天时那样艳丽。 - “佳人得得同来看,萸菊年年却懒搴”: - **字词**:“得得”,特意;“萸菊”,茱萸和菊花;“搴”,采摘。 - **句意**:佳人特意一同前来观赏,但是每年到这个时候却懒得去采摘茱萸和菊花。 ### 现代译文 八月里山川平原干旱得好似要燃烧, 九月连番降雨顿时让一切清新明亮。 明天要陪客人实在是没有了空闲, 可对初七登高我依旧是满心期望。 荷花被涤荡暑气也随之清扫一空, 芙蓉花柔美宛如春天般艳丽非常。 佳人特意前来一同把美景来欣赏, 只是年年这时候都懒得采菊摘萸。 ### 创作背景 陈宓生活在南宋时期,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精确考证。从诗中内容来看,应是在秋季,先是经历了干旱,而后迎来连雨。可能当时诗人所处之地气候干燥,旱情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而连续的降雨改善了这种状况。诗人或许在雨后与友人相约登高赏景,佳人也一同前来,从而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对比**:诗的开篇将八月的干旱“旱欲然”与季秋连雨后的“澄鲜”进行对比,突出了降雨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雨后清新景象的喜爱。 - **拟人**:“菡萏扫除如暑净”一句,将菡萏拟人化,仿佛菡萏主动扫除了暑气,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语言特色**:语言较为平实自然,通俗易懂,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能准确地描绘出不同时节的景象变化以及诗人的心境。例如“旱欲然”“澄鲜”等表述,简洁而形象。 - **意境营造**: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闲适、清新的意境。从干旱到雨后的转变,以及荷花、芙蓉等花卉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季节交替和自然变化的美妙。诗的最后佳人同赏、懒摘萸菊的场景,更增添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