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 其二
唐宋诗
王安石
据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诸君共此劳。
遥望南山堪散释,故寻西路一登高。
### 简要说明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因事务繁杂而疲惫,为了排遣劳顿,与友人相约遥望南山、登高散心的情景,体现出诗人渴望摆脱琐事、亲近自然以获得身心舒缓的心境。
### 逐句注释
- “据梧枝策事如毛”:
- **字词**:“据梧”,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指靠着梧桐树,这里表示安坐;“枝策”,意为拄着拐杖;“如毛”,形容事务像毛发一样繁多。
- **句意**:安坐或拄着拐杖时,面临的事务多如毛发。
- “久苦诸君共此劳”:
- **字词**:“苦”,为……所苦;“诸君”,指和叔等同游之人;“劳”,劳累、劳苦。
- **句意**:长久以来苦于和诸位一起承受这样的劳苦。
- “遥望南山堪散释”:
- **字词**:“堪”,能够;“散释”,排解、消除(烦恼等)。
- **句意**:远远地望着南山,觉得它能够排解心中的烦闷。
- “故寻西路一登高”:
- **字词**:“故”,所以;“寻”,寻找、沿着;“西路”,西边的路;“登高”,登上高处。
- **句意**:所以沿着西边的路去登上高处。
### 现代译文
我安坐或拄杖时事务多如毛发,
长久以来和诸位一起承受这辛劳。
远远眺望南山能排解心中烦闷,
所以沿着西边的路去登高远眺。
### 创作背景
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这首诗作于“壬戌五月”,具体年份虽需进一步考证,但此时王安石可能正处于政治事务的忙碌之中,面临诸多繁杂的政务和压力。与和叔同游齐安,正是他在繁忙的事务间隙,想要借游览山水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虚实结合**:首句“据梧枝策事如毛”实写诗人面对繁多事务的状态,后三句则虚写诗人因事务劳苦而寄情南山、登高释怀的想法和行动,虚实结合,既展现出现实的压力,又表达出精神上的追求。
- **借景抒情**:诗人将自己的烦闷和对解脱的渴望寄托于南山之景,通过遥望南山、登高的举动,抒发了想要摆脱尘世劳顿、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 **语言特色**:语言直白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心境。如“事如毛”形象地描绘出事务的繁多,“久苦”直接表达出诗人的劳苦感受。
- **意境营造**:诗中营造出一种忙碌中渴望宁静、疲惫中寻求解脱的意境。前两句渲染出事务繁杂、身心劳苦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南山和登高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开阔、舒缓的境界,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从压抑到向往解脱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