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御定全唐詩
李山甫
幽居少人事,三径草不开。隐几虚室静,闲云入坐来。 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宝月当秋空,高洁无纤埃。 心灭百虑减,诗成万象回。亦有吾庐在,寂寞旧山隈。 从容未归去,满地生青苔。谢公寄我诗,清奇不可陪。 白雪飞不尽,碧云欲成堆。惊风出地户,虩虩似震雷。 吟哦山岳动,令人心胆摧。思君览章句,还复如望梅。 慷慨追古意,旷望登高台。何当陶渊明,远师劝倾杯。 流年将老来,华发自相催。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
### 简要说明 这首诗是李山甫依韵回应刘书记赠诗之作。诗中先描绘了自己幽居山中的宁静生活,表达对至道的领悟,接着称赞刘书记诗作清奇震撼,最后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逐句注释 - “幽居少人事,三径草不开”: - **字词**:“幽居”,隐居;“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 - **句意**:隐居之处很少有世俗之事打扰,住处的小径长满荒草无人踩踏。 - “隐几虚室静,闲云入坐来”: - **字词**:“隐几”,靠着几案;“虚室”,空寂的居室。 - **句意**:靠着几案坐在空寂的室内,安静无声,悠闲的云朵飘进室内。 - “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 - **字词**:“至道”,最高的道理;“讵”,岂,怎。 - **句意**:最高的道理不分内外,怎能去谈论有才能还是没才能呢。 - “宝月当秋空,高洁无纤埃”: - **字词**:“宝月”,明月。 - **句意**:明月悬挂在秋夜的天空,高洁纯净没有一丝尘埃。 - “心灭百虑减,诗成万象回”: - **字词**:“心灭”,内心平静;“万象回”,万物仿佛都围绕着诗而灵动。 - **句意**:内心平静了,各种忧虑也就减少了,诗写成时,仿佛万物都为之灵动。 - “亦有吾庐在,寂寞旧山隈”: - **字词**:“吾庐”,我的屋子;“山隈”,山的弯曲处。 - **句意**:也有我的屋子在那寂寞的旧山弯里。 - “从容未归去,满地生青苔”: - **字词**:“从容”,舒缓、不急迫。 - **句意**:迟迟没有回去,地上都长满了青苔。 - “谢公寄我诗,清奇不可陪”: - **字词**:“谢公”,这里指刘书记;“陪”,相比。 - **句意**:刘书记寄给我诗,清新奇崛,我无法与之相比。 - “白雪飞不尽,碧云欲成堆”: - **字词**:“白雪”“碧云”,借指刘书记的诗,有高雅之意。 - **句意**:你寄来的诗如白雪纷飞连绵不尽,似碧云堆积层层叠叠。 - “惊风出地户,虩虩似震雷”: - **字词**:“惊风”,猛烈的风;“虩虩”,形容恐惧。 - **句意**:你的诗如猛烈的风从地门而出,令人恐惧如听到震雷。 - “吟哦山岳动,令人心胆摧”: - **字词**:“吟哦”,诵读。 - **句意**:诵读你的诗仿佛山岳都为之震动,让人内心震撼。 - “思君览章句,还复如望梅”: - **字词**:“望梅”,用“望梅止渴”典故,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句意**:思念你时读你的诗,就像望梅止渴一样。 - “慷慨追古意,旷望登高台”: - **字词**:“慷慨”,情绪激昂;“旷望”,远望。 - **句意**:情绪激昂地追怀古人之意,登上高台远望。 - “何当陶渊明,远师劝倾杯”: - **字词**:“何当”,何时;“远师”,以远方的人为师。 - **句意**:什么时候能像陶渊明那样,有远方的好友劝我饮酒。 - “流年将老来,华发自相催”: - **字词**:“流年”,时光;“华发”,白发。 - **句意**:时光流逝,人渐渐老去,白发自然地生长催促着。 - “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 - **字词**:“裴回”,同“徘徊”。 - **句意**:野外的寺庙连着如屏障般的山峦,我在左右徘徊。 ### 现代译文 我隐居山中很少有世俗之事,住处的小径荒草丛生无人来。 靠着几案坐在空室里安静无声,悠闲的云朵飘进我的座位。 最高的道理不分内外,怎能去论才能高低。 明月高悬在秋夜天空,高洁纯净没有一丝尘埃。 内心平静忧虑减少,诗写成时万物仿佛都在围绕。 我的屋子在那寂寞的旧山弯,我迟迟未归地上已长满青苔。 刘书记寄来的诗清新奇崛,我实在无法与之相比。 你的诗如白雪纷飞无尽,似碧云堆积成山。 它如惊风从地门而出,让人恐惧如闻震雷。 诵读你的诗山岳震动,令人内心震撼。 思念你读你的诗,就像望梅止渴般慰藉。 情绪激昂追怀古人,登上高台极目远望。 何时能像陶渊明,有远方好友劝我饮酒。 时光流逝人渐老,白发自然地催促着。 野外寺庙连着山峦,我在周围徘徊。 ### 创作背景 李山甫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切知晓,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处于隐居状态,刘书记赠诗于他,他便依韵回赠此诗。当时的社会环境可能使他对隐居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也借回应友人诗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友人诗作的赞赏。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诗中“幽居少人事,三径草不开”“闲云入坐来”等句,通过描绘隐居环境的清幽寂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 **比喻**:“白雪飞不尽,碧云欲成堆”将刘书记的诗比作白雪和碧云,形象地写出了诗的高雅和丰富。“惊风出地户,虩虩似震雷”把诗的震撼力比喻成惊风、震雷,生动地表现出对友人诗作的高度赞赏。 - **用典**:“望梅”运用“望梅止渴”的典故,“三径”用蒋诩隐居的典故,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含蓄。 - **语言特色**: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如“宝月当秋空,高洁无纤埃”,用词典雅,描绘出一幅高洁纯净的画面。同时,诗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 **意境营造**:诗中营造了一种清幽、孤寂又略带感慨的意境。从幽居山中的宁静,到对友人诗作的赞叹,再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层层递进,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心境和丰富的情感。诗中描绘的山居、明月、荒径等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让整首诗充满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