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姚述尧2
朝中措
满城风雨近重阳。
小院更凄凉。
遥想东篱山色,今年花为谁黄。
何妨载酒,登高落帽,物外徜徉。
都把渊明诗思,消磨□□□□。
### 简要说明
这首词围绕重阳佳节展开,描绘了满城风雨中小院的凄凉之景,遥想东篱山色与菊花,表达了作者想要效仿古人载酒登高、超脱尘世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借景消愁、排解诗思的心境。
### 逐句注释
- “满城风雨近重阳”:
- **字词**:“满城风雨”,原指重阳节前那种风雨交加的雨景氛围,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这里用本意;“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 **句意**:临近重阳节,满城都笼罩在风雨之中。
- “小院更凄凉”:
- **字词**:“更”,更加。
- **句意**:在满城风雨的映衬下,小院显得更加冷清、孤寂。
- “遥想东篱山色,今年花为谁黄”:
- **字词**:“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代指种菊的地方;“花”,指菊花。
- **句意**:遥想着种菊之处的山色,不知道今年的菊花为谁而开得金黄。
- “何妨载酒,登高落帽,物外徜徉”:
- **字词**:“载酒”,带着酒;“登高落帽”,源自东晋孟嘉在重阳节登高聚会时帽子被风吹落而浑然不觉的典故,形容人洒脱豁达;“物外”,超脱于尘世之外;“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 **句意**:不妨带着酒,去登高游玩,像孟嘉一样洒脱,在尘世之外自由自在地漫步。
- “都把渊明诗思,消磨□□□□”:
- **字词**:“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歌多表现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诗思”,作诗的情思。
- **句意**:想要把像陶渊明那样的作诗情思都在这(前面所描述的活动)中消磨掉。
### 现代译文
临近重阳节,满城都风雨交加,
小小的庭院显得更加凄凉。
遥想着种菊之地的山色,
不知道今年的菊花为谁绽放得金黄。
不妨带着美酒,去登高游玩,
像孟嘉一样洒脱,在尘世之外自在闲逛。
想把像陶渊明那样的作诗情思,
都在这一番活动中消磨光。
### 创作背景
姚述尧是南宋词人。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民族矛盾尖锐。重阳佳节是传统的团聚、赏景、抒怀的节日,在这样一个风雨欲来的时节,作者或许因时局的不稳定、个人的身世遭遇等因素,心中涌起诸多感慨,从而写下此词以寄托情感。虽然具体创作的时间和确切的触发事件难以明确,但从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节日氛围下复杂的心境。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用典**:多处运用典故,如“东篱”“登高落帽”“渊明”等,丰富了词的内涵,借古人的事迹和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追求,使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虚实结合**:“满城风雨近重阳。小院更凄凉”是实写眼前之景,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遥想东篱山色,今年花为谁黄”则是虚写,通过想象营造出悠远的意境,虚实相生,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特色**:语言简洁自然,流畅易懂,没有过多的雕琢,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如“何妨”一词,语气轻松洒脱,表现出作者想要摆脱烦恼的心态。
- **意境营造**:通过对风雨、小院、东篱、菊花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又带有几分超脱的意境。前半部分的凄凉之景为后半部分作者想要超脱尘世的愿望做铺垫,情景交融,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