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太守风雪渔樵记・鸳鸯煞尾
元曲
无名氏
方知是皇明日月光非遍,天恩雨露沾还浅。
道我禄薄官卑,岁加二千,昔日穷交,都皆赐田。
便是妻子何缘,早遂了团圆愿。
倒与他后世流传,道这风雪渔樵也只落的做一场故事儿演。
(刘二公云)天下喜事,无过夫妇团圆。
今日既是认了,便当杀羊造酒,做一个庆贺的筵席!(词云)玉天仙容貌多娇媚,恋恩情进取偏无意。
假乖张故逼写休书,到长安果得登高第。
除太守即在会稽城,显威风谁不惊回避。
怀旧恨夫妇两参商,覆盆水险做傍州例。
若不是严司徒赍敕再重来,怎结末朱买臣风雪渔樵记?。
### 简要说明
这段曲文讲述了朱买臣发迹后的情况,体现出皇恩浩荡,昔日穷交得赐田,夫妻也得以团圆,最后感慨这风雪渔樵之事会成为后世流传的故事,还借刘二公之口提及这一故事的曲折情节及最终结局。
### 逐句注释
- “方知是皇明日月光非遍,天恩雨露沾还浅”:
- **字词**:“皇明日月光”,象征皇帝的圣明光辉;“天恩雨露”,指皇帝的恩泽。
- **句意**:才知道皇帝的圣明光辉并非普照所有人,皇帝的恩泽施与也还不够广泛。
- “道我禄薄官卑,岁加二千,昔日穷交,都皆赐田”:
- **字词**:“禄薄官卑”,俸禄少、官职低;“穷交”,贫穷时的朋友。
- **句意**:说我原本俸禄少官职低,现在每年增加二千俸禄,过去贫穷时的朋友,都赏赐了田地。
- “便是妻子何缘,早遂了团圆愿”:
- **字词**:“何缘”,有什么缘由。
- **句意**:就连妻子不知什么缘由,也早早实现了团圆的愿望。
- “倒与他后世流传,道这风雪渔樵也只落的做一场故事儿演”:
- **字词**:“落的”,落到、得到。
- **句意**:反倒让这事在后世流传,说这风雪渔樵的事也只能成为一场故事被演绎。
- “玉天仙容貌多娇媚,恋恩情进取偏无意”:
- **字词**:“玉天仙”,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天仙。
- **句意**:妻子容貌像天仙一样娇媚,却贪恋恩情而没有进取的心思。
- “假乖张故逼写休书,到长安果得登高第”:
- **字词**:“乖张”,古怪、偏执;“登高第”,考中科举。
- **句意**:故意装出古怪的样子逼迫丈夫写休书,丈夫到长安后果然考中了科举。
- “除太守即在会稽城,显威风谁不惊回避”:
- **字词**:“除”,任命官职;“会稽城”,地名。
- **句意**: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在会稽城显示威风,谁见了不敬畏回避。
- “怀旧恨夫妇两参商,覆盆水险做傍州例”:
- **字词**:“参商”,指参星和商星,此出彼没,互不相见,比喻夫妻分离;“覆盆水”,泼出去的水,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傍州例”,别处的例子。
- **句意**:因怀旧恨夫妻二人分离,泼出去的水差点成了别处的例子(指夫妻无法复合)。
- “若不是严司徒赍敕再重来,怎结末朱买臣风雪渔樵记”:
- **字词**:“严司徒”,人名;“赍敕”,携带皇帝的诏书。
- **句意**:如果不是严司徒携带诏书再次前来,怎么会有朱买臣风雪渔樵记这样的结局。
### 现代译文
这才明白皇帝的圣明光辉并非普照世间,皇恩浩荡也还未泽被所有人。说我原本俸禄微薄、官职卑微,如今每年增加二千俸禄,过去那些贫穷时的朋友,也都赏赐了田地。就连妻子也不知什么缘故,早早地就实现了夫妻团圆的心愿。反倒让这件事在后世流传,说这风雪中渔樵的故事,最后也不过成了一场供人演绎的传奇。
(刘二公说)天下的喜事,没有比夫妻团圆更让人高兴的了。如今既然夫妻相认了,就应该杀羊备酒,摆一场庆贺的筵席!(词中说道)妻子容貌如天仙般娇美,却贪恋恩情没有进取之心。故意装作乖戾古怪逼迫丈夫写下休书,丈夫到长安后果然考中科举。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在会稽城威风八面,谁见了都敬畏回避。夫妻因旧恨分离,泼出去的水差点就成了难以挽回的例子。如果不是严司徒带着皇帝的诏书再次前来,朱买臣风雪渔樵的故事又怎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 创作背景
《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是元杂剧,一般认为这类杂剧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民众心理。元代文人地位相对较低,科举考试时断时续,许多文人怀才不遇。此剧以朱买臣的故事为蓝本,朱买臣是西汉人,早年家贫,后发迹为官。杂剧创作者可能借这个故事,一方面反映社会现实中人们对功成名就、夫妻团圆等美好结局的向往,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文人境遇的一种寄托和感慨。
### 艺术赏析
- **表现手法**:
- **叙事性强**:通过曲文完整地讲述了朱买臣从落魄到发迹、夫妻从分离到团圆的故事,情节连贯,有头有尾,使读者能清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 **对比手法**:如朱买臣前后的境遇对比,从前禄薄官卑、生活贫困,后来得到皇帝赏赐、官位提升;夫妻关系的前后对比,从妻子逼写休书的决绝到后来的团圆,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 **语言特色**: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元杂剧面向大众的特点。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如“落的”等,使文字更具生活气息,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
- **主题表达**:主题围绕着命运的转变和团圆的美好。通过朱买臣的经历,传达出一种命运无常但终有转机的观念,同时强调了夫妻团圆这一传统的美好主题,引发观众对于人生起伏和家庭美满的共鸣。